9CaKrnJNwD1作者:易明 乔恒oversea.huanqiu.comarticle外媒:土壤污染一直是中国环保运动的“野孩子”/e3pmt7bdh/e3pn5250c日本外交学者网站7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不能再忽视的环境问题近来,中国环境保护部接二连三地推出行动计划、规章和法规,以解决一些最紧迫的环境挑战。如7月中旬,该部宣布已向国务院提交一份行动计划,治理该国最不显眼但最严重的问题:土壤污染。中国还计划2017年通过一项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期以来,土壤污染一直是中国环保运动的“野孩子”,从政府和非政府的关注和资源投入方面讲,均远远落后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过,最近几年,该问题挤进北京最高环境议程。土壤污染同空气和水污染一样,对中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政治代价。有中国记者调查土壤污染的一系列后果,涉及从公共健康、社会骚乱到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损失。他举例称,中国每年产出至少1200万吨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经济损失超过32亿美元。据报道,污染造成中国粮食产量每年减少100亿公斤。 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并非易事。土壤污染来源又杂又多。除采矿和各种工业加工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抗生素也是一大问题。中国河流的平均抗生素浓度是美国的2.5倍。垃圾填埋是土壤污染的另一个源头。土壤污染的治理既耗钱又耗时。需要明确谁负责、谁出钱,健全的检测体系和充分的激励措施也是必不可少。迄今,北京虽然越来越担心土壤污染,但并未投入相应的资源。正如中国国土资源部所称,土地处理“占环保总支出不到1%”,而在其他国家,比例要超过30%。中国环保部起草行动计划,为应对本国土壤污染挑战迈出了第一步。但真正的考验将是今后一两年。(作者易明,乔恒译)14371529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朱稳坦环球时报143715294000011["9CaKrnJNwCL","9CaKrnJNwCK","9CaKrnJNvJs","9CaKrnJNvGN","9CaKrnJNvwk"]{"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7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不能再忽视的环境问题近来,中国环境保护部接二连三地推出行动计划、规章和法规,以解决一些最紧迫的环境挑战。如7月中旬,该部宣布已向国务院提交一份行动计划,治理该国最不显眼但最严重的问题:土壤污染。中国还计划2017年通过一项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期以来,土壤污染一直是中国环保运动的“野孩子”,从政府和非政府的关注和资源投入方面讲,均远远落后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过,最近几年,该问题挤进北京最高环境议程。土壤污染同空气和水污染一样,对中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政治代价。有中国记者调查土壤污染的一系列后果,涉及从公共健康、社会骚乱到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损失。他举例称,中国每年产出至少1200万吨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经济损失超过32亿美元。据报道,污染造成中国粮食产量每年减少100亿公斤。 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并非易事。土壤污染来源又杂又多。除采矿和各种工业加工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抗生素也是一大问题。中国河流的平均抗生素浓度是美国的2.5倍。垃圾填埋是土壤污染的另一个源头。土壤污染的治理既耗钱又耗时。需要明确谁负责、谁出钱,健全的检测体系和充分的激励措施也是必不可少。迄今,北京虽然越来越担心土壤污染,但并未投入相应的资源。正如中国国土资源部所称,土地处理“占环保总支出不到1%”,而在其他国家,比例要超过30%。中国环保部起草行动计划,为应对本国土壤污染挑战迈出了第一步。但真正的考验将是今后一两年。(作者易明,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