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BoKM作者:李圣依oversea.huanqiu.comarticle侨报:看不懂繁体字不代表“华夏文明已死”/e3pmt7bdh/e3pmt7g91美国侨报7月18日文章,原题:繁体简体 环肥燕瘦“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即所谓繁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香港演员黄秋生,近日一席话,挑起大陆的汉字繁简之争。其实,繁体字与简体字,正如那环肥燕瘦,各具其美。“过半人看不懂繁体字”,道出了华文圈的现状。大陆人,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阅读,很多人就会不识繁体字,因为大陆的简化字已行之有年;与之相反的是,华文圈内港台地区、海外老华侨,使用均以繁体字为主。但是把“看不懂繁体字”等同于“华夏文明已死”的论断是武断的。汉字的简化,本身就是贯穿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最古老者如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书写也十分复杂,过渡至金文(钟鼎文)、篆书、隶书后,即大为省事,等一路“瘦身”至楷书、行书、草书,益显“苗条”,更见方便。大陆现行的简体字,最早始于六朝、隋唐时期,唤作俗体字,便是欧颜等名家,笔下亦概莫能“免俗”。 而大众认为的简体字是由中共力推更是有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其时的国民政府就已推动简体字,中共建政之后大力推广,反而执政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出于政治对抗等,弃简从繁,延续至今。眼下新一轮的繁简之争,也不无政治因素牵涉。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书写的不同承载的历史、文化等等信息也是不同的,但它终究只是文明一部分。相较而言,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工技……也都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在今天国学教育的兴起之下,能说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吗?繁体字与简体字,其实正如那环肥燕瘦,各具其美。前者像贵族,美在艺术,重在人文;后者似百姓,美在交流,方便书写。以“艺术”压制“交流”,固然不符潮流,以“交流”排除“艺术”,不见得全是好处。陕西师范大学用毛笔一个个为学生书写通知书的做法,为今年的高校招生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是这个塬因。至于有人害怕极度简化将令汉字变得毫无文化底蕴,其实有点杞人忧天。汉字的简化并非无边无界,到了一定程度便无法再简化下去。13741371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圣依环球网137413716000011["9CaKrnJBnp0","9CaKrnJBlzU","9CaKrnJBizW","9CaKrnJBhf7"]{"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美国侨报7月18日文章,原题:繁体简体 环肥燕瘦“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即所谓繁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香港演员黄秋生,近日一席话,挑起大陆的汉字繁简之争。其实,繁体字与简体字,正如那环肥燕瘦,各具其美。“过半人看不懂繁体字”,道出了华文圈的现状。大陆人,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阅读,很多人就会不识繁体字,因为大陆的简化字已行之有年;与之相反的是,华文圈内港台地区、海外老华侨,使用均以繁体字为主。但是把“看不懂繁体字”等同于“华夏文明已死”的论断是武断的。汉字的简化,本身就是贯穿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最古老者如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书写也十分复杂,过渡至金文(钟鼎文)、篆书、隶书后,即大为省事,等一路“瘦身”至楷书、行书、草书,益显“苗条”,更见方便。大陆现行的简体字,最早始于六朝、隋唐时期,唤作俗体字,便是欧颜等名家,笔下亦概莫能“免俗”。 而大众认为的简体字是由中共力推更是有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其时的国民政府就已推动简体字,中共建政之后大力推广,反而执政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出于政治对抗等,弃简从繁,延续至今。眼下新一轮的繁简之争,也不无政治因素牵涉。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书写的不同承载的历史、文化等等信息也是不同的,但它终究只是文明一部分。相较而言,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工技……也都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在今天国学教育的兴起之下,能说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吗?繁体字与简体字,其实正如那环肥燕瘦,各具其美。前者像贵族,美在艺术,重在人文;后者似百姓,美在交流,方便书写。以“艺术”压制“交流”,固然不符潮流,以“交流”排除“艺术”,不见得全是好处。陕西师范大学用毛笔一个个为学生书写通知书的做法,为今年的高校招生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是这个塬因。至于有人害怕极度简化将令汉字变得毫无文化底蕴,其实有点杞人忧天。汉字的简化并非无边无界,到了一定程度便无法再简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