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EDhB作者:李圣依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日媒:中国解决完自己问题后会成为全球领导者/e3pmt7bdh/e3pn5250c香港中评社3月20日文章,原题:扫毕门前雪中国才真是全球领导者据日本网络杂志《外交官》17日刊文称,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回应引发了中国是否是真正国际大国的议论。经济的增长已经为中国的外交开启了新的时代,过去中国不太敢声称自己是全球领导者,也不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现在已经可以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政策。中文媒体中,政治人物也越来越多的称中国是强国。乌克兰事件是对中国新外交政策的考验,也引发了“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扮演全球角色”的争论。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中国离强国的标准都已经足够接近。邓小平曾为中国外交定下“韬光养晦”的方略。今年1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表示中国应该“奋发有为”。这表明中国的外交已经从一档换到了二档,如同换挡一样,新外交政策也可能会有咬合不顺。乌克兰危机期间,北京一直坚守一贯的“不干涉他国内政”方针。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敦促两国领导人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3月1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为解决乌克兰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尽快设立由有关各方组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探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第二,各方在此期间均不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第三,国际金融机构应着手探讨,并协助乌克兰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同一天,中国在联合国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投了弃权票。作为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已经行驶了话语权。 自习近平2012年成为中共总书记以来,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中国在东海划了防空识别区,在南海也更坚决和自信。中国的经济模式要求新的市场和资源,这构成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缓和因素。无论从国内外的安全,还是能源供应的角度出发,中国在对待有竞争且有长期争议问题存在的周边国家时,尤其需要谨慎圆滑。与此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外围巩固外部环境。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时而积极主动,时而又模糊不对抗。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领导者们从苏联解体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21世纪初,又深入研究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大国崛起。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作为崛起的大国,尽管每年军费增长12.2%,中国却不像美国和前苏联那样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现在解放军军费开支只占GDP的2%,美国的比例是4.4%,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前苏联是13%到14%。中国将投资集中在不对称战争、电磁脉冲武器、网络空间战以及小而精的核震慑上,并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多个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框架。中国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与芬兰等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与津巴布韦、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对中国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就特定问题达成了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并不安全。因此,中国需要积极主动的捍卫自身利益,也需要一定的模糊以尽可能拖延与潜在竞争者的公开冲突。中国绝不是一个不情愿的利益攸关方,而是一个不情愿的领导者。因此,中国的做法不可能与以前或现有的大国相一致。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正沿着自己的道路行驶。在解决完自身面临的不安定局面后,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领导者。13952823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洋环球网139528236000011["9CaKrnJEy35","9CaKrnJExT4","9CaKrnJEsVO","9CaKrnJwImH","9CaKrnJwr7v"]{"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香港中评社3月20日文章,原题:扫毕门前雪中国才真是全球领导者据日本网络杂志《外交官》17日刊文称,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回应引发了中国是否是真正国际大国的议论。经济的增长已经为中国的外交开启了新的时代,过去中国不太敢声称自己是全球领导者,也不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现在已经可以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政策。中文媒体中,政治人物也越来越多的称中国是强国。乌克兰事件是对中国新外交政策的考验,也引发了“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扮演全球角色”的争论。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中国离强国的标准都已经足够接近。邓小平曾为中国外交定下“韬光养晦”的方略。今年1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表示中国应该“奋发有为”。这表明中国的外交已经从一档换到了二档,如同换挡一样,新外交政策也可能会有咬合不顺。乌克兰危机期间,北京一直坚守一贯的“不干涉他国内政”方针。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敦促两国领导人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3月1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为解决乌克兰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尽快设立由有关各方组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探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第二,各方在此期间均不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第三,国际金融机构应着手探讨,并协助乌克兰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同一天,中国在联合国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投了弃权票。作为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已经行驶了话语权。 自习近平2012年成为中共总书记以来,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中国在东海划了防空识别区,在南海也更坚决和自信。中国的经济模式要求新的市场和资源,这构成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缓和因素。无论从国内外的安全,还是能源供应的角度出发,中国在对待有竞争且有长期争议问题存在的周边国家时,尤其需要谨慎圆滑。与此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外围巩固外部环境。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时而积极主动,时而又模糊不对抗。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领导者们从苏联解体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21世纪初,又深入研究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大国崛起。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作为崛起的大国,尽管每年军费增长12.2%,中国却不像美国和前苏联那样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现在解放军军费开支只占GDP的2%,美国的比例是4.4%,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前苏联是13%到14%。中国将投资集中在不对称战争、电磁脉冲武器、网络空间战以及小而精的核震慑上,并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多个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框架。中国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与芬兰等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与津巴布韦、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对中国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就特定问题达成了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并不安全。因此,中国需要积极主动的捍卫自身利益,也需要一定的模糊以尽可能拖延与潜在竞争者的公开冲突。中国绝不是一个不情愿的利益攸关方,而是一个不情愿的领导者。因此,中国的做法不可能与以前或现有的大国相一致。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正沿着自己的道路行驶。在解决完自身面临的不安定局面后,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