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4UY作者:记者 赵衍龙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港媒:李克强访英 英媒体界掀起“克强风”/e3pmt7bdh/e3pn5250c香港中评社6月18日文章,原题:李克强访英言商之外更言政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对英国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克强不仅将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5小时,还将会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李克强的到来,在英国媒体界掀起一股“克强风”。英国《每日邮报》16日称,李克强访英的一个目的是“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疑虑。”除此之外,此行在经济上还是“加大合作之旅”。《每日快报》 则称,“他和他的代表团携带的经贸大单足以让英国人兴奋”。英国《太阳报》评论说,英国一系列建设项目遭遇的最大瓶颈是资金,而中国现在富裕了,可以帮英国解决燃眉之急,这也是英国政府和各党派竞相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一个原因。从主流英国媒体的报道来看,加强中国对英投资成为英国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对于深陷经济困局的英国来说不足为奇。不过,除了关注商业利益之外,李克强访英的政治外交意义更为重要。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7日刊登“李克强访英意在商外?”的文章所言,无疑,中英经贸合作是这次李克强访英的重中之重;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李克强访英的直接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我们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仅仅止于“言商”。事实上,在李克强访英之前,中英关系曾因英国首相卡梅伦接见达赖遇阻。中国方面要求卡梅伦拿出实际行动,让中英关系重归健康的发展轨道。英媒分析称,中国的言下之意是要求卡梅伦为接见达赖向中国道歉。对于中国的强硬立场,起初卡梅伦嘴硬,声称英国不会屈服中国,尽管经贸关系在中英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卡梅伦的强硬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方面,卡梅伦将中英关系降温的做法,将导致英国失去中国的巨额投资,这在英国舆论界引起争议。在中国新一届政府已经锐意改革,继续大举对外开放的好政策下,英国主动触碰中国的外交底线,将中英关系降温,这对于英国拓展在华经济利益,以及吸引中国投资,都是巨大阻碍。卡梅伦为此面临国内压力。就在中英关系遇冷之时,李克强应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高调访问德国。作为欧洲的三驾马车,英德法之间的斗法一直未曾停歇。无论是在扩展经济利益,还是处理国际事务方面,英国与法德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在中国新一届政府产生后,德国主动示好,邀请李克强访问德国,这无疑将大大稀释英国在中国对欧关系中重要地位。而中德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并签署大批合作协议,或许也让傲慢的英国人悔恨不已。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英国首相卡梅伦终于放下架子,于2013年岁末访问中国。双方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这被认为是中英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渐修复的重要信号。对于卡梅伦的到访,中国也是给足面子。不仅高规格接待卡梅伦,还与英国签署大批订单。卡梅伦访华之后,中英之间的各项交流进入正常轨道,中国高官访问英国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中国领导人并不急于安排出访英国计划。而是在出访英国之间,访问三驾马车中的法国,并再次访问德国。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在法国掀起一股“中国风”。中法借着建交50周年的契机,大秀亲密关系。访问完法国之后,习近平赴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至此,中国领导人相继对三驾马车中的法德进行正式访问,唯独没有对英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对于傲慢的英国人而言,内心肯定不是滋味。但是,将英国晾在一边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一方面,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英经贸合作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发展良好的中英关系对中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虽有所下降,但也绝不能忽视。加强中英关系,协调中英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有助于扩展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更有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堵。这对于目前深陷海洋领土争端的中国尤为重要。基于这些战略考虑,李克强终于在习近平访问法国、德国之后不久出访英国。而英国也对中国的善意做出积极回应。因此,李克强此次的英国之行,除了加强传统的经贸合作,更重要地是加强中英政治互信,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14030502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xuwenqi环球网140305026000011["9CaKrnJF4t6","9CaKrnJF47g","9CaKrnJF48e","9CaKrnJF3FN","9CaKrnJEXGk"]{"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香港中评社6月18日文章,原题:李克强访英言商之外更言政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对英国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克强不仅将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5小时,还将会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李克强的到来,在英国媒体界掀起一股“克强风”。英国《每日邮报》16日称,李克强访英的一个目的是“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疑虑。”除此之外,此行在经济上还是“加大合作之旅”。《每日快报》 则称,“他和他的代表团携带的经贸大单足以让英国人兴奋”。英国《太阳报》评论说,英国一系列建设项目遭遇的最大瓶颈是资金,而中国现在富裕了,可以帮英国解决燃眉之急,这也是英国政府和各党派竞相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一个原因。从主流英国媒体的报道来看,加强中国对英投资成为英国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对于深陷经济困局的英国来说不足为奇。不过,除了关注商业利益之外,李克强访英的政治外交意义更为重要。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7日刊登“李克强访英意在商外?”的文章所言,无疑,中英经贸合作是这次李克强访英的重中之重;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李克强访英的直接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我们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仅仅止于“言商”。事实上,在李克强访英之前,中英关系曾因英国首相卡梅伦接见达赖遇阻。中国方面要求卡梅伦拿出实际行动,让中英关系重归健康的发展轨道。英媒分析称,中国的言下之意是要求卡梅伦为接见达赖向中国道歉。对于中国的强硬立场,起初卡梅伦嘴硬,声称英国不会屈服中国,尽管经贸关系在中英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卡梅伦的强硬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方面,卡梅伦将中英关系降温的做法,将导致英国失去中国的巨额投资,这在英国舆论界引起争议。在中国新一届政府已经锐意改革,继续大举对外开放的好政策下,英国主动触碰中国的外交底线,将中英关系降温,这对于英国拓展在华经济利益,以及吸引中国投资,都是巨大阻碍。卡梅伦为此面临国内压力。就在中英关系遇冷之时,李克强应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高调访问德国。作为欧洲的三驾马车,英德法之间的斗法一直未曾停歇。无论是在扩展经济利益,还是处理国际事务方面,英国与法德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在中国新一届政府产生后,德国主动示好,邀请李克强访问德国,这无疑将大大稀释英国在中国对欧关系中重要地位。而中德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并签署大批合作协议,或许也让傲慢的英国人悔恨不已。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英国首相卡梅伦终于放下架子,于2013年岁末访问中国。双方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这被认为是中英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渐修复的重要信号。对于卡梅伦的到访,中国也是给足面子。不仅高规格接待卡梅伦,还与英国签署大批订单。卡梅伦访华之后,中英之间的各项交流进入正常轨道,中国高官访问英国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中国领导人并不急于安排出访英国计划。而是在出访英国之间,访问三驾马车中的法国,并再次访问德国。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在法国掀起一股“中国风”。中法借着建交50周年的契机,大秀亲密关系。访问完法国之后,习近平赴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至此,中国领导人相继对三驾马车中的法德进行正式访问,唯独没有对英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对于傲慢的英国人而言,内心肯定不是滋味。但是,将英国晾在一边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一方面,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英经贸合作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发展良好的中英关系对中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虽有所下降,但也绝不能忽视。加强中英关系,协调中英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有助于扩展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更有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堵。这对于目前深陷海洋领土争端的中国尤为重要。基于这些战略考虑,李克强终于在习近平访问法国、德国之后不久出访英国。而英国也对中国的善意做出积极回应。因此,李克强此次的英国之行,除了加强传统的经贸合作,更重要地是加强中英政治互信,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