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iZCx 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港澳媒:打造湾区人才高地 港澳发展或迎黄金时代/e3pmt7bdh/e3pn5250c综合港澳媒报道,2019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港澳媒体重点关注,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评论认为,港澳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主人,促湾区人流畅通,建湾区“人才高地”,将令每个人受惠;聚焦当下、放眼未来,湾区建设将打开新局面!资料图:2019年1月19日,“四海一家·感知大湾区”青年交流活动启动礼暨“大湾区青年家园”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打造“人才高地” 助湾区人人受惠香港《文汇报》发表港区人大代表胡晓明的文章称,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再次腾飞的机遇,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致支持,要积极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宣传推广大湾区为香港经济、社会民生带来的机遇及好处。文章强调,除了推动香港成为世界级的创科中心,有利各行业扩大市场,亦为大家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有利港人创业、发展事业及移居,大湾区的发展实际上可以令每个香港人受惠。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称,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优质生活圈,首要任务是打造“人才高地”。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主人。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青年创业就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文章说,综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于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的建议,非常具体深入,针对性极强。这将极大促进香港青年对内地的认同感,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度、深度将大大提升。资料图:2018年7月18日,“青联齐心杯─大湾区校际多角度辩论赛”大湾区总决赛暨青年对话会,在深圳前海举行。中新社记者 沈钊 摄人才流动更畅通 科创发展更融合香港《文汇报》12日发表文章,聚焦科技方面的人才流动。文章援引港区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叶玉如的讲话指,建设大湾区,大家最常说的是要做好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大湾区内的科研协作正涉及这些层面。朱叶玉如说,随着过去一年中央推出的措施,令科研资金可以过河,香港科研人员不止可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甚至可以领导研究,“两边的合作交流一定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好,对推动大湾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也有帮助。”《澳门日报》亦关注到人才的流动及科技的发展,3月12日刊文指出,为进一步推动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政协常委廖泽云、全国政协委员崔世昌建议,促进大湾区内高校科研资源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产学研对接,助力科研成果在湾区转化利用的机制。建议还提到,借共建湾区特色园区,吸引葡萄牙、巴西等青年企业家与澳门企业携手落户大湾区。强化基础设施联通和应用,促进湾区人流畅通。港澳需做好“超级联络人”角色 回馈国家《香港商报》刊发文章称,从今年两会的观察来看,中国至少已具备2大条件去吸引“全球头脑”汇集,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国家加强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尤其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最为开放的地区,加上大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上可以很好地扮演“超级联络人”的角色,也可以提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的新思路。《新华澳报》12日刊发文章,重点关注11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的记者会答问,王志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个战略规划和建设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澳门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报评论称,这样的战略布局为澳门特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其一,有利于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改变博彩业一枝独秀的现象;其二,有利于消弭部分人对澳门是“文化沙漠”的错觉;其三,有利于澳门的科技人才人尽其用;其四,有利于吸引及凝聚“海归”人才,增强澳门特区在科技人才方面的软实力。评论强调,国家帮助澳门发展科技创新事业,澳门也将会回馈国家,助力国家的全面开放。(完)1552451640000责编:李圣依中国新闻网15524516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313/20190313122841262.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综合港澳媒报道,2019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港澳媒体重点关注,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评论认为,港澳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主人,促湾区人流畅通,建湾区“人才高地”,将令每个人受惠;聚焦当下、放眼未来,湾区建设将打开新局面!资料图:2019年1月19日,“四海一家·感知大湾区”青年交流活动启动礼暨“大湾区青年家园”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打造“人才高地” 助湾区人人受惠香港《文汇报》发表港区人大代表胡晓明的文章称,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再次腾飞的机遇,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致支持,要积极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宣传推广大湾区为香港经济、社会民生带来的机遇及好处。文章强调,除了推动香港成为世界级的创科中心,有利各行业扩大市场,亦为大家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有利港人创业、发展事业及移居,大湾区的发展实际上可以令每个香港人受惠。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称,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优质生活圈,首要任务是打造“人才高地”。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主人。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青年创业就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文章说,综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于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的建议,非常具体深入,针对性极强。这将极大促进香港青年对内地的认同感,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度、深度将大大提升。资料图:2018年7月18日,“青联齐心杯─大湾区校际多角度辩论赛”大湾区总决赛暨青年对话会,在深圳前海举行。中新社记者 沈钊 摄人才流动更畅通 科创发展更融合香港《文汇报》12日发表文章,聚焦科技方面的人才流动。文章援引港区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叶玉如的讲话指,建设大湾区,大家最常说的是要做好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大湾区内的科研协作正涉及这些层面。朱叶玉如说,随着过去一年中央推出的措施,令科研资金可以过河,香港科研人员不止可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甚至可以领导研究,“两边的合作交流一定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好,对推动大湾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也有帮助。”《澳门日报》亦关注到人才的流动及科技的发展,3月12日刊文指出,为进一步推动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政协常委廖泽云、全国政协委员崔世昌建议,促进大湾区内高校科研资源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产学研对接,助力科研成果在湾区转化利用的机制。建议还提到,借共建湾区特色园区,吸引葡萄牙、巴西等青年企业家与澳门企业携手落户大湾区。强化基础设施联通和应用,促进湾区人流畅通。港澳需做好“超级联络人”角色 回馈国家《香港商报》刊发文章称,从今年两会的观察来看,中国至少已具备2大条件去吸引“全球头脑”汇集,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国家加强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尤其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最为开放的地区,加上大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上可以很好地扮演“超级联络人”的角色,也可以提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的新思路。《新华澳报》12日刊发文章,重点关注11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的记者会答问,王志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个战略规划和建设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澳门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报评论称,这样的战略布局为澳门特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其一,有利于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改变博彩业一枝独秀的现象;其二,有利于消弭部分人对澳门是“文化沙漠”的错觉;其三,有利于澳门的科技人才人尽其用;其四,有利于吸引及凝聚“海归”人才,增强澳门特区在科技人才方面的软实力。评论强调,国家帮助澳门发展科技创新事业,澳门也将会回馈国家,助力国家的全面开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