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vtrKNnfGB oversea.huanqiu.comarticle马来西亚媒体:唱衰中国,“双标”已成西方媒体报道常态/e3pmt7bdh/e3pn5250c马来西亚《星报》5月8日文章,原题:尽管暴发疫情,中国经济仍颇具韧性 在西方,国际媒体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中国引发的疫情描述为外国跨国公司大规模离开该国的预兆。然而,投资数据却反映出截然相反的现实。经过两年疫情大流行,从人均总病例来看,目前排在最前列的是丹麦、荷兰等小型经济体,以及法英美等主要经济体。而中国位于名单最末端。这难免不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如今双标已成为西方媒体报道的常态。由于中国在全球供应和配送领域中扮演关键角色,全球供应链承受的压力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他经济体可能遭遇更强逆风。在俄乌冲突、西方对俄滥用制裁等因素影响下,迫在眉睫的能源和农业危机将使欧美面临的局势更具挑战性。各种新逆风将导致大部分主要经济体走向下坡路。拜登政府正艰难应对美国40年来的最高通胀、低迷增长前景等。欧盟衰退的风险更甚,日本的增长预期也被大幅下调…… 相对其他国家,中国表现如何?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寻求通过适度宽松措施减轻经济急剧放缓。中国承受的压力将导致所谓外国跨国公司外流吗?简单答案是不。202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7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2%。今年很可能延续该势头。实际上,今年前两个月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飙升到379亿美元,同比猛增45.2%。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表现反映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和东盟成员国(对华)投资的显著增长(分别为27.8%和25.5%)。中国仍是许多外企的头号投资目的地。例如中国德国商会的数据显示,70%以上德企计划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大陆投资。中国的体制改革也将促进服务业的投资。换言之,短期压力不会动摇外国跨国企业的长期战略。自今年3月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更危险现状,各种不利经济影响因素接踵而至。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及其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仍是希望所在。(作者丹·斯坦伯克曾在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和新加坡欧盟中心任职,崔晓冬译)165204962436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5204962436711[]{"email":"guoxiaopeng@huanqiu.com","name":"郭晓鹏"}
马来西亚《星报》5月8日文章,原题:尽管暴发疫情,中国经济仍颇具韧性 在西方,国际媒体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中国引发的疫情描述为外国跨国公司大规模离开该国的预兆。然而,投资数据却反映出截然相反的现实。经过两年疫情大流行,从人均总病例来看,目前排在最前列的是丹麦、荷兰等小型经济体,以及法英美等主要经济体。而中国位于名单最末端。这难免不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如今双标已成为西方媒体报道的常态。由于中国在全球供应和配送领域中扮演关键角色,全球供应链承受的压力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他经济体可能遭遇更强逆风。在俄乌冲突、西方对俄滥用制裁等因素影响下,迫在眉睫的能源和农业危机将使欧美面临的局势更具挑战性。各种新逆风将导致大部分主要经济体走向下坡路。拜登政府正艰难应对美国40年来的最高通胀、低迷增长前景等。欧盟衰退的风险更甚,日本的增长预期也被大幅下调…… 相对其他国家,中国表现如何?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寻求通过适度宽松措施减轻经济急剧放缓。中国承受的压力将导致所谓外国跨国公司外流吗?简单答案是不。202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7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2%。今年很可能延续该势头。实际上,今年前两个月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飙升到379亿美元,同比猛增45.2%。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表现反映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和东盟成员国(对华)投资的显著增长(分别为27.8%和25.5%)。中国仍是许多外企的头号投资目的地。例如中国德国商会的数据显示,70%以上德企计划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大陆投资。中国的体制改革也将促进服务业的投资。换言之,短期压力不会动摇外国跨国企业的长期战略。自今年3月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更危险现状,各种不利经济影响因素接踵而至。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及其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仍是希望所在。(作者丹·斯坦伯克曾在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和新加坡欧盟中心任职,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