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R49AJJcHW作者:威廉·兰利,王会聪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英媒:中国为何重视改造城中村/e3pmt7bdh/e3pn5250c英国《金融时报》2月9日文章,原题:曾经推动中国制造业繁荣的城中村将再次成为政府规划重点 广州康鹭片区有着成千上万家小企业,这里是位于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一个城中村片区。据中国官方媒体2023年报道,中国8个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和东莞)总共拥有4427个城中村,涉及人口规模5554万。这些居民区不仅曾为前往城市——主要位于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许多廉价住宿和就业机会,还推动中国的经济繁荣。 如今,中国有关部门希望城中村能再次成为重振经济增长的引擎。他们计划将城中村转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中心,并希望带动住房需求增长。1月3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升级城中村是中国政府行动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工业向内陆城市转移并创建新开发的产业集群。”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高级市场策略师罗念慈表示。他认为此举与中国政府努力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有关。 对于开设低端工厂的城中村来说,如今其中许多工厂都在面临来自成本更低的海外制造中心的竞争,希望在于高科技企业能提高当地生产力并缓解竞争压力。深圳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先驱之一,这座大城市打算将一些城中村改造成“眼镜和时尚消费”产业园的一部分。位于重庆的一个城中村也将被整合到当地的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园”中。 在广州康鹭片区,有关部门希望改造110.17公顷土地,将当地居住人口从13万减少到7万,并邀请高科技企业进驻新的“国际时尚创新活力区”。(作者威廉·兰利,王会聪译) 173920920900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39209209003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英国《金融时报》2月9日文章,原题:曾经推动中国制造业繁荣的城中村将再次成为政府规划重点 广州康鹭片区有着成千上万家小企业,这里是位于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一个城中村片区。据中国官方媒体2023年报道,中国8个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和东莞)总共拥有4427个城中村,涉及人口规模5554万。这些居民区不仅曾为前往城市——主要位于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许多廉价住宿和就业机会,还推动中国的经济繁荣。 如今,中国有关部门希望城中村能再次成为重振经济增长的引擎。他们计划将城中村转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中心,并希望带动住房需求增长。1月3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升级城中村是中国政府行动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工业向内陆城市转移并创建新开发的产业集群。”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高级市场策略师罗念慈表示。他认为此举与中国政府努力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有关。 对于开设低端工厂的城中村来说,如今其中许多工厂都在面临来自成本更低的海外制造中心的竞争,希望在于高科技企业能提高当地生产力并缓解竞争压力。深圳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先驱之一,这座大城市打算将一些城中村改造成“眼镜和时尚消费”产业园的一部分。位于重庆的一个城中村也将被整合到当地的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园”中。 在广州康鹭片区,有关部门希望改造110.17公顷土地,将当地居住人口从13万减少到7万,并邀请高科技企业进驻新的“国际时尚创新活力区”。(作者威廉·兰利,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