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4tHF0ULUl作者:Ma Bo、Li Zishu,王从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美媒:中国的小多边合作正在崛起/e3pmt7bdh/e3pn5250c美国外交学者网站3月29日文章,原题:“安全纽带-2025”之后:中国的小多边主义正在崛起 今年3月13日,中国、伊朗和俄罗斯在伊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恰巴哈尔港附近结束了“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该港口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等海上咽喉要道。来自南非、巴基斯坦和阿曼等多个国家的观察员参加了此次演习,凸显了国际关注度。此次演习反映了中国的战略意图,即增强地区海上安全能力,保护关键能源供应路线,并促进灵活的小多边安全合作。 中国在东南亚和东非等不同地区积极发展小多边合作框架。例如,中国和柬埔寨联合主办的“纯净家园-2023”多国联合扫雷行动,吸引了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俄罗斯在内的14个国家的积极参与,这凸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建设性的全球参与者,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倡导包容、务实的安全合作,而非组建排他性的地缘政治集团。 小多边主义的特点是成员数量有限、目标明确、合作机制灵活,它是介于传统联盟和综合性多边机构之间的一种战略治理模式。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小多边框架是对当代安全形势的务实回应,旨在应对非传统挑战,并规避像联合国这类大型多边平台常常存在的效率低下等固有局限。 以“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为例,中国积极推动小多边安全合作背后的战略考量,可以从四个相互关联的动机来理解。 第一,保障重要海上贸易航线对中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很依赖经由海上咽喉要道运输的石油,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等关键通道。中国与伊朗、俄罗斯等地区伙伴在这些战略要地定期举行联合演习,凸显了中国确保海上稳定、震慑海盗威胁以及保障能源供应线畅通无阻的目的。中国海军在这些海域的频繁出现和积极参与,不仅增强了地区海上安全,也表明中国致力于通过合作而非单边安全措施,长期战略性地保护其重要经济命脉。 第二,小多边演习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在全球的海上影响力。这种常态化的实战演练直接推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加速了远洋作战能力的发展,并增强了中国海军在传统近海海域以外执行任务的信心。因此,这些合作演习与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上强国、保障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的目标完美契合。 第三,中国旨在为西方主导的排他性小多边安全集团提供一种替代方案。近年来,西方国家推动的一些联盟迫使其他国家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从而加剧地缘政治两极分化和地区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中国在东南亚、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不断扩大交往,让不同伙伴参与进来,通过务实合作的方式,而非基于意识形态或对抗性的集团,来重塑地区和全球安全秩序。通过包容性小多边合作,中国系统地培育多样化的外交和安全关系,减少因地缘政治孤立带来的脆弱性。这种战略多元化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了北京作为国际安全领域建设性、积极贡献者的全球形象,而非参与零和竞争的对抗性角色。 第四,中国的小多边安全战略与全球安全倡议紧密契合。该倡议强调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以及包容性方法来应对全球安全挑战。 这种战略灵活性表明,中国在全球不同地区发起或参与类似的小多边框架具有巨大潜力。南太平洋、非洲、拉丁美洲和北极等地区,由于经济联系、贸易路线、资源获取或地缘政治意义,都对中国具有战略重要性,这些地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类似的合作安全倡议。中国的包容性安全合作模式为伙伴国提供了切实的安全利益,不会迫使它们加入对抗性集团或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中国对小多边安全合作持续且不断深化的投入,标志着其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的一种审慎应对。中国通过提供务实的安全利益和具有包容性的选择,力求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并重塑国际安全治理体系。(作者Ma Bo、Li Zishu,王从译) 174335546318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43355463185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3月29日文章,原题:“安全纽带-2025”之后:中国的小多边主义正在崛起 今年3月13日,中国、伊朗和俄罗斯在伊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恰巴哈尔港附近结束了“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该港口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等海上咽喉要道。来自南非、巴基斯坦和阿曼等多个国家的观察员参加了此次演习,凸显了国际关注度。此次演习反映了中国的战略意图,即增强地区海上安全能力,保护关键能源供应路线,并促进灵活的小多边安全合作。 中国在东南亚和东非等不同地区积极发展小多边合作框架。例如,中国和柬埔寨联合主办的“纯净家园-2023”多国联合扫雷行动,吸引了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俄罗斯在内的14个国家的积极参与,这凸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建设性的全球参与者,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倡导包容、务实的安全合作,而非组建排他性的地缘政治集团。 小多边主义的特点是成员数量有限、目标明确、合作机制灵活,它是介于传统联盟和综合性多边机构之间的一种战略治理模式。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小多边框架是对当代安全形势的务实回应,旨在应对非传统挑战,并规避像联合国这类大型多边平台常常存在的效率低下等固有局限。 以“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为例,中国积极推动小多边安全合作背后的战略考量,可以从四个相互关联的动机来理解。 第一,保障重要海上贸易航线对中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很依赖经由海上咽喉要道运输的石油,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等关键通道。中国与伊朗、俄罗斯等地区伙伴在这些战略要地定期举行联合演习,凸显了中国确保海上稳定、震慑海盗威胁以及保障能源供应线畅通无阻的目的。中国海军在这些海域的频繁出现和积极参与,不仅增强了地区海上安全,也表明中国致力于通过合作而非单边安全措施,长期战略性地保护其重要经济命脉。 第二,小多边演习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在全球的海上影响力。这种常态化的实战演练直接推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加速了远洋作战能力的发展,并增强了中国海军在传统近海海域以外执行任务的信心。因此,这些合作演习与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上强国、保障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的目标完美契合。 第三,中国旨在为西方主导的排他性小多边安全集团提供一种替代方案。近年来,西方国家推动的一些联盟迫使其他国家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从而加剧地缘政治两极分化和地区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中国在东南亚、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不断扩大交往,让不同伙伴参与进来,通过务实合作的方式,而非基于意识形态或对抗性的集团,来重塑地区和全球安全秩序。通过包容性小多边合作,中国系统地培育多样化的外交和安全关系,减少因地缘政治孤立带来的脆弱性。这种战略多元化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了北京作为国际安全领域建设性、积极贡献者的全球形象,而非参与零和竞争的对抗性角色。 第四,中国的小多边安全战略与全球安全倡议紧密契合。该倡议强调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以及包容性方法来应对全球安全挑战。 这种战略灵活性表明,中国在全球不同地区发起或参与类似的小多边框架具有巨大潜力。南太平洋、非洲、拉丁美洲和北极等地区,由于经济联系、贸易路线、资源获取或地缘政治意义,都对中国具有战略重要性,这些地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类似的合作安全倡议。中国的包容性安全合作模式为伙伴国提供了切实的安全利益,不会迫使它们加入对抗性集团或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中国对小多边安全合作持续且不断深化的投入,标志着其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的一种审慎应对。中国通过提供务实的安全利益和具有包容性的选择,力求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并重塑国际安全治理体系。(作者Ma Bo、Li Zishu,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