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JI90l3fPp作者:Leopold Chen,丁玎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港媒:中国各地博物馆用网红文创拉动“情绪消费”/e3pmt7bdh/e3pn5250c香港《南华早报》6月29日文章,原题:纪念品走红,中国各地博物馆纷纷从收藏品热潮中获利 过去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小巧收藏品日益痴迷。如今,中国的众多博物馆正尝试跟上这一趋势。各地文化场所正推出新的文创产品系列,以期通过利用“情绪消费”热潮来弥补预算缺口。其中一些已斩获颇丰。据报道,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售出一百多万件国博凤冠冰箱贴;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部门实习的雷恩·赵(音)说,消费者很喜欢该院文创产品,“约三四成参观者至少会买上一两件”。 随着国内旅游业强劲复苏,中国各地文化场所吸引大量游客。不过,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在亏损运营,因为它们在提供免费或低价入场券的同时面临高昂管理费用。有经济学家表示,博物馆越受欢迎,运营成本就越高。这种局面促使中国各地博物馆专注于通过开办礼品店来获得更多收入。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文创产品零售可能是一些博物馆的可行增收方式,但由于缺乏知名展品和设计能力,较小场馆难以取得成功。香港大学博物馆研究教授约斯特·肖肯布鲁克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流行源于消费者渴望与其国家历史建立联系,“文创产品能使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来认同他们从未置身其中的过去。与著名机构的藏品建立情感联系,是促使人们购买相关文创产品的重要心理因素”。 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业和零售业,对文创纪念品的迅猛增长需求也推动一系列相关行业增长。据报道,仅中国国家博物馆整体文创所触及的就业人员就接近两万。济南设计师碧琪·徐(音)是众多尝试在中国文旅产业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年轻人之一。她说:“如今许多人外出旅行,政府也在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文创产业肯定会发展得更好。”她将自己的小有成就归功于中国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现在许多年轻人愿意即兴购物。尽管博物馆文创产品行业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但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避免“同质化风险”,业内专家说:“在中国,当一个创意产品成功后,比如冰激凌或冰箱贴,第二天就会发现大家都在制作同款产品。博物馆应创造个性化互动体验……如今,人们需要彰显自我的产品,这才应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自我定位。”(作者Leopold Chen,丁玎译)175130978459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1324133685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香港《南华早报》6月29日文章,原题:纪念品走红,中国各地博物馆纷纷从收藏品热潮中获利 过去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小巧收藏品日益痴迷。如今,中国的众多博物馆正尝试跟上这一趋势。各地文化场所正推出新的文创产品系列,以期通过利用“情绪消费”热潮来弥补预算缺口。其中一些已斩获颇丰。据报道,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售出一百多万件国博凤冠冰箱贴;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部门实习的雷恩·赵(音)说,消费者很喜欢该院文创产品,“约三四成参观者至少会买上一两件”。 随着国内旅游业强劲复苏,中国各地文化场所吸引大量游客。不过,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在亏损运营,因为它们在提供免费或低价入场券的同时面临高昂管理费用。有经济学家表示,博物馆越受欢迎,运营成本就越高。这种局面促使中国各地博物馆专注于通过开办礼品店来获得更多收入。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文创产品零售可能是一些博物馆的可行增收方式,但由于缺乏知名展品和设计能力,较小场馆难以取得成功。香港大学博物馆研究教授约斯特·肖肯布鲁克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流行源于消费者渴望与其国家历史建立联系,“文创产品能使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来认同他们从未置身其中的过去。与著名机构的藏品建立情感联系,是促使人们购买相关文创产品的重要心理因素”。 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业和零售业,对文创纪念品的迅猛增长需求也推动一系列相关行业增长。据报道,仅中国国家博物馆整体文创所触及的就业人员就接近两万。济南设计师碧琪·徐(音)是众多尝试在中国文旅产业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年轻人之一。她说:“如今许多人外出旅行,政府也在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文创产业肯定会发展得更好。”她将自己的小有成就归功于中国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现在许多年轻人愿意即兴购物。尽管博物馆文创产品行业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但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避免“同质化风险”,业内专家说:“在中国,当一个创意产品成功后,比如冰激凌或冰箱贴,第二天就会发现大家都在制作同款产品。博物馆应创造个性化互动体验……如今,人们需要彰显自我的产品,这才应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自我定位。”(作者Leopold Chen,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