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OHKa7ggww作者:Mojca Pisek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斯洛文尼亚记者:中国温柔地为我们打开恢宏的大门/e3pmt7bdh/e3pn5250c今年年初,我首次落地中国,有人到的稍晚些。从那时起,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在北京,我们见证了季节更替,尝遍各种美食。我们在公园漫步,骑过无数共享单车,开过电动车,乘坐高铁和飞机畅行无阻。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对外国人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我们惊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层出不穷。我们亲历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安全感。无论在海南岛还是在杭州、宁波、绍兴、青岛、烟台、库车等城市的街头巷尾,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安心。我们珍视那些课程讲座、文化体验、短途旅行和体育活动,也感激素昧平生之人给予的善意,赞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共处与集体意识——无论在高峰时段的十字路口,还是在午餐时间的餐厅里。这些点滴体验,让我们怀着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敏锐,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真正地“看见不同”。 来自欧洲边缘国家和欧盟周边地区的记者、作家和研究者,常常面临以西方为中心、欧洲为核心的主流媒体和政治话语的强大压力。然而正因身处欧洲边缘,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球南方国家共享着类似的特征与挑战。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动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重新审视那些昨日还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价值观的责任。“旧世界”已显疲态,难以回应当代的种种挑战。正如我们的父母和祖辈曾满怀憧憬地仰望西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却似乎更加愿意相信,真正的光明或许正从东方升起。 正因如此,中国在变革的全球格局中的角色才如此关键——它并非建立在征服的理念上,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知识共享,最终实现共同繁荣的理念之上。这种繁荣,并不以某一地区的进步为代价去牺牲其他地区的发展——正如我们在全球南方共有的历史中曾屡见的那样。若要让我们的受众真正意识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就须让他们明白:中国并非敌人,也并非对手,而是一位拥有儒家核心价值观与千年智慧的朋友。 通过此次深入了解中国,我们的职业生涯受益良多,也使我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民间大使”。我们肩负着责任与荣誉——向受众传播一个更加真实、更具深度的中国故事。感谢你们温柔地为我们打开这扇通往中国的恢宏大门。(本文作者为斯洛文尼亚记者Mojca Pisek,内容摘自其7月5日在华活动的发言稿)175182898208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1842366590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今年年初,我首次落地中国,有人到的稍晚些。从那时起,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在北京,我们见证了季节更替,尝遍各种美食。我们在公园漫步,骑过无数共享单车,开过电动车,乘坐高铁和飞机畅行无阻。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对外国人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我们惊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层出不穷。我们亲历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安全感。无论在海南岛还是在杭州、宁波、绍兴、青岛、烟台、库车等城市的街头巷尾,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安心。我们珍视那些课程讲座、文化体验、短途旅行和体育活动,也感激素昧平生之人给予的善意,赞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共处与集体意识——无论在高峰时段的十字路口,还是在午餐时间的餐厅里。这些点滴体验,让我们怀着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敏锐,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真正地“看见不同”。 来自欧洲边缘国家和欧盟周边地区的记者、作家和研究者,常常面临以西方为中心、欧洲为核心的主流媒体和政治话语的强大压力。然而正因身处欧洲边缘,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球南方国家共享着类似的特征与挑战。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动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重新审视那些昨日还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价值观的责任。“旧世界”已显疲态,难以回应当代的种种挑战。正如我们的父母和祖辈曾满怀憧憬地仰望西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却似乎更加愿意相信,真正的光明或许正从东方升起。 正因如此,中国在变革的全球格局中的角色才如此关键——它并非建立在征服的理念上,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知识共享,最终实现共同繁荣的理念之上。这种繁荣,并不以某一地区的进步为代价去牺牲其他地区的发展——正如我们在全球南方共有的历史中曾屡见的那样。若要让我们的受众真正意识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就须让他们明白:中国并非敌人,也并非对手,而是一位拥有儒家核心价值观与千年智慧的朋友。 通过此次深入了解中国,我们的职业生涯受益良多,也使我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民间大使”。我们肩负着责任与荣誉——向受众传播一个更加真实、更具深度的中国故事。感谢你们温柔地为我们打开这扇通往中国的恢宏大门。(本文作者为斯洛文尼亚记者Mojca Pisek,内容摘自其7月5日在华活动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