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RnuRTaUeo作者:阿拉斯泰尔·马什,王会聪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美媒:西方投资者在中国看到了什么/e3pmt7bdh/e3pn5250c美国彭博社9月22日文章,原题:投资者们在中国看到了什么:绿色日常 中国似乎在清洁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这让一群来自欧美的投资者想知道,是否还有什么方式能让西方初创企业从中取得突破。找出答案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前往世界绿色科技经济中心一探究竟。 8名风险投资家飞往中国,开展一场介于“投资者路演”与“宗教朝圣之旅”之间的活动。这听起来可能像是一个笑话,但这正是在今年7月发生的事情。这个投资者团队的成员来自伦敦、柏林、哥本哈根、巴塞罗那等地,他们都专注于对清洁能源初创企业进行早期投资,总共管理着60亿美元的资产。 在此次中国之行中,这个投资者团队与有关企业创始人见面,并参观了从深圳到上海的约10家企业的生产设施。他们不但看到尖端的电池、新奇的氢动力涡轮机和具有突破性的太阳能技术,还见到了能大规模生产这些产品的先进制造设施。 他们此行的初衷是为了实地感受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领先优势到底有多大,以及中国如何在众多绿色产业中建立如此近乎难以撼动的地位。这些投资者还想看看,在清洁能源转型中,欧美企业究竟是否仍有机会保持竞争力。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西方企业必须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纳入其规模化生产计划。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在低碳转型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包括投资、安装和制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支撑许多基本绿色技术的关键矿物供应链方面,中国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占据的这种主导地位,再加上美国对气候投资的态度发生转变,这些因素都在迫使西方投资者重新考虑如何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参加7月之行的风险投资家中,无人直接投资中国企业,但如今他们都在建议其投资组合企业制定或实施“中国战略”。这可能涉及各种举措,包括欧洲清洁技术公司在中国设厂,与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邀请中国企业到欧洲帮助运营当地工厂等。 简而言之,这些投资者并没有放弃投资其国内市场的清洁技术初创企业,而是得出结论:确保其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可能是与中国企业合作。 “取得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总部位于柏林的风投公司合伙人兼联合创始人塞巴斯蒂安·海特曼说。另一家在哥本哈根和伦敦均设有总部的风投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雅各布·布洛表示:“在中国开展业务时,西方企业应该效仿中国企业以前的做法,与中国的技术领先企业建立合资企业,这样就可以向对方学习并积累技术知识,提升自己大规模生产能力。” 来自巴塞罗那的一家风投公司合伙人塔莉娅·拉斐利表示,此次中国行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经历,也有助于消除中国市场技术发展中经常出现的风险障碍和疑虑”。投资者阿什温·沙辛德拉纳特也对此次中国行印象深刻,他表示,此行对他的投资思路具有“分水岭”一般的意义。 本周,参加此次中国之行的几名风险投资家将在纽约参加“气候周”活动,届时他们将向潜在投资者和投资组合公司发出明确信息:如今在上海和北京发生的事情,可能比在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发生的事情更重要。(作者阿拉斯泰尔·马什,王会聪译)17586510128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8667469669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美国彭博社9月22日文章,原题:投资者们在中国看到了什么:绿色日常 中国似乎在清洁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这让一群来自欧美的投资者想知道,是否还有什么方式能让西方初创企业从中取得突破。找出答案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前往世界绿色科技经济中心一探究竟。 8名风险投资家飞往中国,开展一场介于“投资者路演”与“宗教朝圣之旅”之间的活动。这听起来可能像是一个笑话,但这正是在今年7月发生的事情。这个投资者团队的成员来自伦敦、柏林、哥本哈根、巴塞罗那等地,他们都专注于对清洁能源初创企业进行早期投资,总共管理着60亿美元的资产。 在此次中国之行中,这个投资者团队与有关企业创始人见面,并参观了从深圳到上海的约10家企业的生产设施。他们不但看到尖端的电池、新奇的氢动力涡轮机和具有突破性的太阳能技术,还见到了能大规模生产这些产品的先进制造设施。 他们此行的初衷是为了实地感受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领先优势到底有多大,以及中国如何在众多绿色产业中建立如此近乎难以撼动的地位。这些投资者还想看看,在清洁能源转型中,欧美企业究竟是否仍有机会保持竞争力。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西方企业必须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纳入其规模化生产计划。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在低碳转型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包括投资、安装和制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支撑许多基本绿色技术的关键矿物供应链方面,中国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占据的这种主导地位,再加上美国对气候投资的态度发生转变,这些因素都在迫使西方投资者重新考虑如何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参加7月之行的风险投资家中,无人直接投资中国企业,但如今他们都在建议其投资组合企业制定或实施“中国战略”。这可能涉及各种举措,包括欧洲清洁技术公司在中国设厂,与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邀请中国企业到欧洲帮助运营当地工厂等。 简而言之,这些投资者并没有放弃投资其国内市场的清洁技术初创企业,而是得出结论:确保其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可能是与中国企业合作。 “取得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总部位于柏林的风投公司合伙人兼联合创始人塞巴斯蒂安·海特曼说。另一家在哥本哈根和伦敦均设有总部的风投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雅各布·布洛表示:“在中国开展业务时,西方企业应该效仿中国企业以前的做法,与中国的技术领先企业建立合资企业,这样就可以向对方学习并积累技术知识,提升自己大规模生产能力。” 来自巴塞罗那的一家风投公司合伙人塔莉娅·拉斐利表示,此次中国行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经历,也有助于消除中国市场技术发展中经常出现的风险障碍和疑虑”。投资者阿什温·沙辛德拉纳特也对此次中国行印象深刻,他表示,此行对他的投资思路具有“分水岭”一般的意义。 本周,参加此次中国之行的几名风险投资家将在纽约参加“气候周”活动,届时他们将向潜在投资者和投资组合公司发出明确信息:如今在上海和北京发生的事情,可能比在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发生的事情更重要。(作者阿拉斯泰尔·马什,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