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VyMHMQZDx作者:梅雷迪斯·陈、诺拉·曼克尔,辛斌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港媒:中欧易位,欧洲应该怎么看?/e3pmt7bdh/e3pn5250c香港《南华早报》9月28日文章,原题:50年过去,在面向未来的高科技竞赛中,中国是否已将欧洲甩在了身后? 1978年北京派出高级代表团访问西欧。根据他们的观察,中国在科学、技术、工业以及整体现代化方面至少落后20年。当时中国即将启动改革开放,通往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道路将由科学技术、扩大贸易和全面改革的经济体系来铺就。时光流转至今日,中国已在诸多领域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逐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成为创新强国。如今,在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欧洲处于守势,正思考如何才能迎头赶上。 几十年来,中欧之间的合作模式很简单:中国向欧洲企业开放市场准入,以换取西方技术。起初,技术流动基本是单向的,后来这种流动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说:“欧洲曾是老师,中国曾是学生。但如今在许多领域,学生的进度已超过老师,这种转变在欧洲引发焦虑,可以理解。”欧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吕利格表示,欧洲公司似乎低估了中国同行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他们认为中国只能通过模仿西方技术来实现追赶。如今,没有人再质疑中国的创新能力了”。 尽管如此,欧洲在许多领域仍领先,中国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欧洲的创新步伐已经放缓。丁纯说:“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快速发展,而欧洲在传统行业的先行优势逐渐变成相对劣势。”欧洲过于专注于传统产业,对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这类前沿技术关注不够。 与此同时,中国在数字经济、电信、可再生能源、光伏、锂电池、电动汽车、无人机、量子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持续发展。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博拉斯说,在欧盟人们有种感觉,即欧洲已错失良机,被甩在后面。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埃雷罗说,欧盟的主要问题是对中国高度发达的工业产能的依赖,“你买的所有东西里都含有中国零部件”。 欧洲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太迟才意识到中国已成为创新工业强国。当欧洲还在犹豫不决时,中国正缩小与欧洲的差距。丁纯说,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无助于欧洲赶上,若欧洲觉得自己被昔日的学生超越,明智之举是加快改革和创新,而非采取防御性措施。博拉斯称,欧盟面临合作与竞争的两难,试图在安全与竞争力之间找平衡。丁纯说,鉴于“脱钩”不现实,这种平衡行为将继续下去,“双方各有优势。重点应放在维持有序的竞争与合作上”。 一些欧洲国家已开始尝试借鉴中国的技术专长。例如,西班牙正吸引中国投资,以期从电动汽车、电池和绿色氢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那里学习经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布朗说,总体而言,欧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持开放态度,“关键并非在于界定双方是合作、竞争还是敌对关系,而是探索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以及若需合作,这种系统性竞争又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作者梅雷迪斯·陈、诺拉·曼克尔,辛斌译)175908500978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9099190778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香港《南华早报》9月28日文章,原题:50年过去,在面向未来的高科技竞赛中,中国是否已将欧洲甩在了身后? 1978年北京派出高级代表团访问西欧。根据他们的观察,中国在科学、技术、工业以及整体现代化方面至少落后20年。当时中国即将启动改革开放,通往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道路将由科学技术、扩大贸易和全面改革的经济体系来铺就。时光流转至今日,中国已在诸多领域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逐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成为创新强国。如今,在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欧洲处于守势,正思考如何才能迎头赶上。 几十年来,中欧之间的合作模式很简单:中国向欧洲企业开放市场准入,以换取西方技术。起初,技术流动基本是单向的,后来这种流动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说:“欧洲曾是老师,中国曾是学生。但如今在许多领域,学生的进度已超过老师,这种转变在欧洲引发焦虑,可以理解。”欧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吕利格表示,欧洲公司似乎低估了中国同行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他们认为中国只能通过模仿西方技术来实现追赶。如今,没有人再质疑中国的创新能力了”。 尽管如此,欧洲在许多领域仍领先,中国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欧洲的创新步伐已经放缓。丁纯说:“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快速发展,而欧洲在传统行业的先行优势逐渐变成相对劣势。”欧洲过于专注于传统产业,对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这类前沿技术关注不够。 与此同时,中国在数字经济、电信、可再生能源、光伏、锂电池、电动汽车、无人机、量子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持续发展。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博拉斯说,在欧盟人们有种感觉,即欧洲已错失良机,被甩在后面。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埃雷罗说,欧盟的主要问题是对中国高度发达的工业产能的依赖,“你买的所有东西里都含有中国零部件”。 欧洲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太迟才意识到中国已成为创新工业强国。当欧洲还在犹豫不决时,中国正缩小与欧洲的差距。丁纯说,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无助于欧洲赶上,若欧洲觉得自己被昔日的学生超越,明智之举是加快改革和创新,而非采取防御性措施。博拉斯称,欧盟面临合作与竞争的两难,试图在安全与竞争力之间找平衡。丁纯说,鉴于“脱钩”不现实,这种平衡行为将继续下去,“双方各有优势。重点应放在维持有序的竞争与合作上”。 一些欧洲国家已开始尝试借鉴中国的技术专长。例如,西班牙正吸引中国投资,以期从电动汽车、电池和绿色氢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那里学习经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布朗说,总体而言,欧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持开放态度,“关键并非在于界定双方是合作、竞争还是敌对关系,而是探索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以及若需合作,这种系统性竞争又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作者梅雷迪斯·陈、诺拉·曼克尔,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