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u4uRlSBmZ作者:马克西米利安·迈尔,裴茗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德学者:指责中国对欧洲不利,“这种做法是愚蠢的”/e3pmt7bdh/e3pn5250c德国“桌面简报”网站10月26日文章,原题:错失良机:德国外长为何应该出访中国 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被取消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失误——它还标志着德国在对华政策上迷失了方向。在一个以力量转移与地缘经济冲突为特征、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此访对促进德国在华利益、修复已经流失的信任十分重要。近几年来,中德关系恶化,而柏林忽视了通过外交途径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误解。交流未加强,反而让不信任与沟通惰性占据主导,这导致德国在外交与经济政策方面的影响力下降。 条件反射般地指责中国对欧洲不利的政策,或者将问题简单地归结于中国的“敏感反应”,这些做法都是愚蠢的。这是关乎在逆风中维护德国利益的问题。德国企业正承受增长乏力、出口停滞、地缘经济持续存在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压力。尽管分歧加剧、竞争激烈,但中国仍然是关键合作伙伴——作为销售市场、创新基地、原材料供应方。与中国的政治沟通不畅加剧了德国现有的脆弱性。与此同时,取消高级别官员的中国之行削弱了德国自身的谈判地位,且未能带来任何其他益处。因为不寻求对话就意味着将解释权交给其他人。 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的一些举措不能提出批评意见。然而,这种做法只有在相互尊重与持续沟通的框架内才能发挥作用。与中国开展外交也离不开非公开对话——不去访问释放了不再重视面对面沟通的信号。 当日本和印度作为德国的战略伙伴而受到关注时,中国不应该被冷落。德国外交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战略对冲”策略。缺乏灵活性可能令德国经济和政治都陷入困境。 在没有B计划或者C计划的情况下突然取消访华,德国外交的专业性引发质疑。只有具备“战略同理心”与纵览全局的全球政治智慧,才能维护德国的地位与欧洲的自主性。(作者马克西米利安·迈尔是德国波恩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科技政策领域的青年教授,裴茗译)17615947148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1605673987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德国“桌面简报”网站10月26日文章,原题:错失良机:德国外长为何应该出访中国 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被取消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失误——它还标志着德国在对华政策上迷失了方向。在一个以力量转移与地缘经济冲突为特征、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此访对促进德国在华利益、修复已经流失的信任十分重要。近几年来,中德关系恶化,而柏林忽视了通过外交途径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误解。交流未加强,反而让不信任与沟通惰性占据主导,这导致德国在外交与经济政策方面的影响力下降。 条件反射般地指责中国对欧洲不利的政策,或者将问题简单地归结于中国的“敏感反应”,这些做法都是愚蠢的。这是关乎在逆风中维护德国利益的问题。德国企业正承受增长乏力、出口停滞、地缘经济持续存在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压力。尽管分歧加剧、竞争激烈,但中国仍然是关键合作伙伴——作为销售市场、创新基地、原材料供应方。与中国的政治沟通不畅加剧了德国现有的脆弱性。与此同时,取消高级别官员的中国之行削弱了德国自身的谈判地位,且未能带来任何其他益处。因为不寻求对话就意味着将解释权交给其他人。 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的一些举措不能提出批评意见。然而,这种做法只有在相互尊重与持续沟通的框架内才能发挥作用。与中国开展外交也离不开非公开对话——不去访问释放了不再重视面对面沟通的信号。 当日本和印度作为德国的战略伙伴而受到关注时,中国不应该被冷落。德国外交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战略对冲”策略。缺乏灵活性可能令德国经济和政治都陷入困境。 在没有B计划或者C计划的情况下突然取消访华,德国外交的专业性引发质疑。只有具备“战略同理心”与纵览全局的全球政治智慧,才能维护德国的地位与欧洲的自主性。(作者马克西米利安·迈尔是德国波恩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科技政策领域的青年教授,裴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