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vhTnsr0Af作者:Louise Loo,王会聪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英研究院:中国出口强劲的三个战略/e3pmt7bdh/e3pn5250c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网站10月28日文章,原题:为何在美国关税上调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强劲? 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今年的出口表现远超大多数市场分析师的预期。牛津经济研究院最近上调了对2026年中国商品出口增长的预期,与此前对今年预测的5.9%的增幅大致持平。 尽管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出口都受益于一直持续到今年7月的提前发货行动,但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类似的提前发货行动,包括直接运往美国的商品,以及那些先转运到其他地方或在第三地组装的商品,都始于去年12月且只持续到今年4月。该院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2月的相关出口明显比往常高出约7%,在美国今年4月宣布提高关税前,今年3月的出口比往常高出9%。 从中可以看出,提前发货对中国近期出口的提振幅度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的韧性受到其他因素的推动,这些因素也解释了中国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原因。 从结构性来看,中国出口的基本面也在不断“进化”,在大举实施推动产业发展行动的支撑下,中国出口逐渐转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中国的出口转型战略一:积极转向新兴市场。自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的重心逐渐向新兴市场转移。目前,东盟、拉美地区和非洲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占比稳步上升。尤其是由于供应链多元化和当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对东盟和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的车辆、通信设备和机电产品出口都在大幅增长。 中国的出口转型战略二:向中间品和资本品迈进。此前,大部分中国制造商还只是零部件的“最终组装商”,但如今,中国制造商正在成为许多供应链的主要原料或中间品供应商,其他经济体越来越依赖中国制造的中间品,尤其是在光伏板等绿色产业。 中国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从生产最终消费品向生产资本品和中间品转变,这意味着全球制造商越来越难以将中国产品排除在外,或淡化其在供应链中与中国的关联。中国制造商在上游生产阶段确立稳固地位,也使全球制造商对中国中间品的需求相对不受关税变化影响。 中国出口转型战略三:向价值链上游挺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实现向更高附加值制造业和出口转型的核心动力。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生物技术等,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60%。这种出口构成彰显中国精心实施注重创新的产业政策。 至关重要的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能以较低结构成本生产高价值商品。大规模生产、密集供应商网络以及大举应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提升中国的生产力并增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 为高附加值产品建立本土垂直供应链,也意味着在中国的进口中用于加工贸易或其他特殊再出口贸易的进口占比稳步下降。换言之,中国一直在减少中间品的进口,尤其是化学材料、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等。 中国丰富且高性价比的商品不但支撑了出口目的地居民的收入,也为各国在工业发展势头放缓期间提供放宽政策的空间。(作者Louise Loo是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王会聪译)176176359628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178027190011[]{"email":"liuqian@huanqiu.com","name":"刘倩"}
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网站10月28日文章,原题:为何在美国关税上调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强劲? 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今年的出口表现远超大多数市场分析师的预期。牛津经济研究院最近上调了对2026年中国商品出口增长的预期,与此前对今年预测的5.9%的增幅大致持平。 尽管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出口都受益于一直持续到今年7月的提前发货行动,但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类似的提前发货行动,包括直接运往美国的商品,以及那些先转运到其他地方或在第三地组装的商品,都始于去年12月且只持续到今年4月。该院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2月的相关出口明显比往常高出约7%,在美国今年4月宣布提高关税前,今年3月的出口比往常高出9%。 从中可以看出,提前发货对中国近期出口的提振幅度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的韧性受到其他因素的推动,这些因素也解释了中国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原因。 从结构性来看,中国出口的基本面也在不断“进化”,在大举实施推动产业发展行动的支撑下,中国出口逐渐转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中国的出口转型战略一:积极转向新兴市场。自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的重心逐渐向新兴市场转移。目前,东盟、拉美地区和非洲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占比稳步上升。尤其是由于供应链多元化和当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对东盟和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的车辆、通信设备和机电产品出口都在大幅增长。 中国的出口转型战略二:向中间品和资本品迈进。此前,大部分中国制造商还只是零部件的“最终组装商”,但如今,中国制造商正在成为许多供应链的主要原料或中间品供应商,其他经济体越来越依赖中国制造的中间品,尤其是在光伏板等绿色产业。 中国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从生产最终消费品向生产资本品和中间品转变,这意味着全球制造商越来越难以将中国产品排除在外,或淡化其在供应链中与中国的关联。中国制造商在上游生产阶段确立稳固地位,也使全球制造商对中国中间品的需求相对不受关税变化影响。 中国出口转型战略三:向价值链上游挺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实现向更高附加值制造业和出口转型的核心动力。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生物技术等,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60%。这种出口构成彰显中国精心实施注重创新的产业政策。 至关重要的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能以较低结构成本生产高价值商品。大规模生产、密集供应商网络以及大举应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提升中国的生产力并增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 为高附加值产品建立本土垂直供应链,也意味着在中国的进口中用于加工贸易或其他特殊再出口贸易的进口占比稳步下降。换言之,中国一直在减少中间品的进口,尤其是化学材料、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等。 中国丰富且高性价比的商品不但支撑了出口目的地居民的收入,也为各国在工业发展势头放缓期间提供放宽政策的空间。(作者Louise Loo是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