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vi4DlBydw作者:贾森·盖尔,王从译oversea.huanqiu.comarticle美媒:跨国科研合作,中国主导地位增强/e3pmt7bdh/e3pn5250c美国彭博社10月29日文章,原题:研究显示: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正逼近美国领先地位 一项对近600万篇研究论文的分析显示,在中美科研人员的合作项目中,近半数项目的主导权已掌握在中国科研人员手中。这项发表于10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凸显中国在制定全球研究议程方面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该研究发现,2023年,在中美联合研究项目中,中国本土科研人员担任主导角色的比例达45%,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30%。预计到2030年前,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能源及材料科学等战略领域,中国将与美国在主导地位上实现持平。 这项研究由武汉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通过聚焦中国科研人员在跨国合作中权力地位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视角为观察中国在国际科学领域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不再仅仅是“产出更多科研成果”,而是开始“组织协调全球科研活动”。 当前,美国科研体系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动荡局面,这一研究结论的出炉恰逢其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大规模预算削减政策,以及联邦科研机构的大规模裁员,导致美国科研人员大量外流,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这些科研人才的争夺。从加拿大到丹麦,多国政府纷纷推出快速签证计划,并新增资金投入,以吸引这些流失的科研人才。 该研究表示,这种动荡可能会加速全球科学领域格局的转变。研究作者模拟了中美科研“脱钩”(即中美科研合作减半甚至完全终止)后的情景,结果显示,无论哪种情况,中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主导份额”都将上升。原因在于,与和美国合作相比,中国科研人员更有可能在与欧洲及其他外国合作伙伴的项目中担任主导角色。 分析还发现中国在多个战略领域的优势正不断扩大。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定的11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能源和材料科学等8个领域的中国科研人员有望在2030年前与美国在主导地位上实现持平。(作者贾森·盖尔,王从译)176176458248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178021506311[]{"email":"liuqian@huanqiu.com","name":"刘倩"}
美国彭博社10月29日文章,原题:研究显示: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正逼近美国领先地位 一项对近600万篇研究论文的分析显示,在中美科研人员的合作项目中,近半数项目的主导权已掌握在中国科研人员手中。这项发表于10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凸显中国在制定全球研究议程方面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该研究发现,2023年,在中美联合研究项目中,中国本土科研人员担任主导角色的比例达45%,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30%。预计到2030年前,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能源及材料科学等战略领域,中国将与美国在主导地位上实现持平。 这项研究由武汉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通过聚焦中国科研人员在跨国合作中权力地位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视角为观察中国在国际科学领域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不再仅仅是“产出更多科研成果”,而是开始“组织协调全球科研活动”。 当前,美国科研体系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动荡局面,这一研究结论的出炉恰逢其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大规模预算削减政策,以及联邦科研机构的大规模裁员,导致美国科研人员大量外流,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这些科研人才的争夺。从加拿大到丹麦,多国政府纷纷推出快速签证计划,并新增资金投入,以吸引这些流失的科研人才。 该研究表示,这种动荡可能会加速全球科学领域格局的转变。研究作者模拟了中美科研“脱钩”(即中美科研合作减半甚至完全终止)后的情景,结果显示,无论哪种情况,中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主导份额”都将上升。原因在于,与和美国合作相比,中国科研人员更有可能在与欧洲及其他外国合作伙伴的项目中担任主导角色。 分析还发现中国在多个战略领域的优势正不断扩大。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定的11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能源和材料科学等8个领域的中国科研人员有望在2030年前与美国在主导地位上实现持平。(作者贾森·盖尔,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