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PxfS作者:本杰明·哈斯,伊文oversea.huanqiu.comarticle法媒:迎宾少年儿童团体 中国外交的特殊组成部分/e3pmt7bdh/e3pn5250c法新社9月17日文章,原题:对于中国青少年欢迎派对而言,外交是孩子们的玩乐戴静雅(音)只有10岁,但她与国家元首面对面的次数超过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可能。她曾见过4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曾欢迎过新加坡、阿富汗、缅甸和丹麦的领导人。戴静雅是从北京各所学校挑选出来欢迎外国首脑的少年儿童团体中的一员。他们与解放军士兵及中国高级官员们一同欢迎来访北京的外国领导人。经过严密排练的表现通常会占据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主要位置,习近平和他的客人首先会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检阅仪仗队。然后,两人会走过由大约40名儿童组成的方阵。此时,孩子们会热情地用中英双语高喊“欢迎来中国”,跳跃起来,一只手挥舞中国国旗,另一只手挥舞来宾所在国国旗。 戴静雅说:“我很喜欢来这里欢迎外国客人,有时,我还会在晚间新闻看到自己。”她正在等待仪式开始欢迎仪式有很长的历史。在毛泽东时期,总是会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微笑着欢迎外国领导人。1976年,随着文革结束,中国开始将欢迎仪式从机场转移到人民大会堂。两年后,中国政府不再组织公民在道路两旁站队欢迎。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礼宾与外交学校创始人伊恩斯·佩雷斯说:“中国有着更加集体性的思维,这些仪式被认为是代表政府和全中国。”当习近平抵达后,老师们从远处看着,他们既骄傲,又紧张,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希望孩子们在政要面前表现良好。在欢迎新加坡总统时,通常很严肃的习近平在走过孩子身旁时露出了微笑。(作者本杰明·哈斯,伊文译)14425149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engchunyang环球时报144251490000011["9CaKrnJParM","9CaKrnJOUHh","9CaKrnJOdMJ","9CaKrnJNIdk","9CaKrnJO4V6"]{"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法新社9月17日文章,原题:对于中国青少年欢迎派对而言,外交是孩子们的玩乐戴静雅(音)只有10岁,但她与国家元首面对面的次数超过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可能。她曾见过4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曾欢迎过新加坡、阿富汗、缅甸和丹麦的领导人。戴静雅是从北京各所学校挑选出来欢迎外国首脑的少年儿童团体中的一员。他们与解放军士兵及中国高级官员们一同欢迎来访北京的外国领导人。经过严密排练的表现通常会占据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主要位置,习近平和他的客人首先会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检阅仪仗队。然后,两人会走过由大约40名儿童组成的方阵。此时,孩子们会热情地用中英双语高喊“欢迎来中国”,跳跃起来,一只手挥舞中国国旗,另一只手挥舞来宾所在国国旗。 戴静雅说:“我很喜欢来这里欢迎外国客人,有时,我还会在晚间新闻看到自己。”她正在等待仪式开始欢迎仪式有很长的历史。在毛泽东时期,总是会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微笑着欢迎外国领导人。1976年,随着文革结束,中国开始将欢迎仪式从机场转移到人民大会堂。两年后,中国政府不再组织公民在道路两旁站队欢迎。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礼宾与外交学校创始人伊恩斯·佩雷斯说:“中国有着更加集体性的思维,这些仪式被认为是代表政府和全中国。”当习近平抵达后,老师们从远处看着,他们既骄傲,又紧张,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希望孩子们在政要面前表现良好。在欢迎新加坡总统时,通常很严肃的习近平在走过孩子身旁时露出了微笑。(作者本杰明·哈斯,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