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jKC oversea.huanqiu.comarticle《联合早报》:新加坡记者在华遭遇认同问题/e3pmt7bdh/e3pmt7g91新加坡联合早报网7月20日文章,原题:重叠身份刚到北京不久,用普通话和一个打工仔攀谈时,自我介绍是新加坡人,他非常讶异地问“新加坡是中国的一部分吗”。我听后直挥手说“不是不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长相,能说普通话却非中国籍汉族,这种身份有时挺尴尬的,因为对方不知道你是外国人。为此,我在自我介绍时一般会说,“我是新加坡人,祖籍福建东山”。原以为这样表达就很完整了,没想到这么一说更乱,“新加坡”和“福建”的身份重叠让听者更搞不清。刚到北京不久,收过中国读者的电邮,因不赞同我的观点而批评我是“香蕉人”。在该中国读者的语境里,“香蕉人”是指责我是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中国国籍人,又或是移民海外后就忘根忘本的中国人。这让我很不解。再进一步思索,这其中又涉及是否认同“政治中国”或“文化中国”的问题。 在政治认同上,在另一个国家土生土长的华人,其国家效忠对象自然也应当是所在国。在文化认同上,老一辈海外华人因经历过华侨至华人身份转变的挣扎,一般比年轻一代对中国有更强烈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又牵动情感认同。个人观察是,海外华人若对“文化中国”有较深的认同,其“中国性”也会更浓重,对中国的民族性、国民心理、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有更深的体会和掌握,能更有效与中国人沟通。新加坡华人在中国,因外表和语言的相通而更易与当地人拉近距离,但长期养成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和价值观的不同又往往凸显双方的差异性,单单是如何介绍自己就是门学问。▲(作者沈泽玮)13428325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zhouxu环球时报134283258000011["9CaKrnJwhne"]{"email":"zhouxu@huanqiu.com","name":"zhouxu"}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7月20日文章,原题:重叠身份刚到北京不久,用普通话和一个打工仔攀谈时,自我介绍是新加坡人,他非常讶异地问“新加坡是中国的一部分吗”。我听后直挥手说“不是不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长相,能说普通话却非中国籍汉族,这种身份有时挺尴尬的,因为对方不知道你是外国人。为此,我在自我介绍时一般会说,“我是新加坡人,祖籍福建东山”。原以为这样表达就很完整了,没想到这么一说更乱,“新加坡”和“福建”的身份重叠让听者更搞不清。刚到北京不久,收过中国读者的电邮,因不赞同我的观点而批评我是“香蕉人”。在该中国读者的语境里,“香蕉人”是指责我是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中国国籍人,又或是移民海外后就忘根忘本的中国人。这让我很不解。再进一步思索,这其中又涉及是否认同“政治中国”或“文化中国”的问题。 在政治认同上,在另一个国家土生土长的华人,其国家效忠对象自然也应当是所在国。在文化认同上,老一辈海外华人因经历过华侨至华人身份转变的挣扎,一般比年轻一代对中国有更强烈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又牵动情感认同。个人观察是,海外华人若对“文化中国”有较深的认同,其“中国性”也会更浓重,对中国的民族性、国民心理、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有更深的体会和掌握,能更有效与中国人沟通。新加坡华人在中国,因外表和语言的相通而更易与当地人拉近距离,但长期养成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和价值观的不同又往往凸显双方的差异性,单单是如何介绍自己就是门学问。▲(作者沈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