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d33作者:赵朔苇oversea.huanqiu.comarticle英国《金融时报》:中日应先善意忽视领土争端/e3pmt7bdh/e3pmtc9ek英国《金融时报》9月26日文章,原题:中日争端的经济权衡考虑到中日两国在振兴各自经济方面面临的种种压力,两国目前均未准备好应对长期的对抗。头脑清晰的人士认为,中日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系、为紧张局势降温,对两国均大有裨益。双方可采取“善意忽视”的策略,先不处理领土争端这种情绪化的问题,直到两国民众间的敌意软化为止。近些年来,台海两岸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过去十年间,中日双边的贸易额增长了两倍,达到逾3400亿美元。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近年来日本在华投资额是在美国和韩国的两倍。日本在中国国内市场的经济参与度远高于中国在日本市场的参与度。日本连锁餐厅在中国很常见,日本零售商店在中国销售从汽车到电子产品等各种商品。但多数中国消费者认为,转而消费欧洲或其他亚洲品牌并不需要付出额外代价。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可能更容易受到贸易中断或抵制的冲击。不过,中国也会从中遭受损失,因为这些商品多数是由中国企业用当地的材料和国内劳动力生产的,所以其2次效应恐将损害中国的利益。 就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而言,更为严重的后果来自于两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扮演的互补角色。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或许是这个网络的“门面”,尽管中国组装所用的大部分先进零部件来自于日本,不过其从出口导向型产业创造的就业中受益匪浅。而且,中日两国均因这种安排而蓬勃发展,因为它利用了双方的比较优势,使两国能够专注于自己所长,实现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种生产网络架构,中国对西方的贸易才实现了巨额顺差。但其中常被忽视的一点是,以附加值来衡量,日本在这一顺差中占据了很大份额。如果该生产网络被领土问题影响,那么评估双方的相对成本就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其他国家也参与到生产网络中,而且各自扮演的角色也在演变。中国企业越来越有潜力在低科技和高科技两端都站住脚。过去,中国劳动力充裕、技术相对落后,在劳动密集型领域拥有更大优势。但随着工资水平迅速升高、人民币升值和劳动人口萎缩,中国不得不在价值链的更高端与别国展开竞争。通过积极升级科技能力、强化基础设施,中国提升了其在偏技术密集型生产线中的地位。地区经济贸易因素也影响着利害权衡。中日两国都在争相获取从碳氢化合物到贱金属等各种资源。每达成一笔交易,双边紧张关系就升级一次:例如俄罗斯向亚洲供油管道路线的决定,或者缅甸境内采矿合同的授予。日本是成熟经济体,其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中国低。但考虑到某些特殊因素——如中国在稀土资源供应方面占据几近垄断的地位,而稀土对于日本更加先进的生产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日本可能不比中国更容易抵御资源问题的冲击。日本现在可能认为,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将使日本进一步靠近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集团,可以抵御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但随着美国“重心”向亚洲转移,这种想法可能会强化中国的不安全感,他们会认为这根本就是“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与日本构建更紧密经济关系或许并不能反制这一战略。这一切提醒我们,领土争端问题的升级,可能引发对每个人都造成深远负面影响的后果。因此中日双方都应将这场争端束之高阁。13486252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乌元春环球网134862522000011["9CaKrnJx9KL","9CaKrnJx4Al","9CaKrnJx4yB","9CaKrnJx4wR","9CaKrnJx16q"]{"email":"wuyuanchun@huanqiu.com","name":"乌元春"}
英国《金融时报》9月26日文章,原题:中日争端的经济权衡考虑到中日两国在振兴各自经济方面面临的种种压力,两国目前均未准备好应对长期的对抗。头脑清晰的人士认为,中日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系、为紧张局势降温,对两国均大有裨益。双方可采取“善意忽视”的策略,先不处理领土争端这种情绪化的问题,直到两国民众间的敌意软化为止。近些年来,台海两岸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过去十年间,中日双边的贸易额增长了两倍,达到逾3400亿美元。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近年来日本在华投资额是在美国和韩国的两倍。日本在中国国内市场的经济参与度远高于中国在日本市场的参与度。日本连锁餐厅在中国很常见,日本零售商店在中国销售从汽车到电子产品等各种商品。但多数中国消费者认为,转而消费欧洲或其他亚洲品牌并不需要付出额外代价。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可能更容易受到贸易中断或抵制的冲击。不过,中国也会从中遭受损失,因为这些商品多数是由中国企业用当地的材料和国内劳动力生产的,所以其2次效应恐将损害中国的利益。 就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而言,更为严重的后果来自于两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扮演的互补角色。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或许是这个网络的“门面”,尽管中国组装所用的大部分先进零部件来自于日本,不过其从出口导向型产业创造的就业中受益匪浅。而且,中日两国均因这种安排而蓬勃发展,因为它利用了双方的比较优势,使两国能够专注于自己所长,实现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种生产网络架构,中国对西方的贸易才实现了巨额顺差。但其中常被忽视的一点是,以附加值来衡量,日本在这一顺差中占据了很大份额。如果该生产网络被领土问题影响,那么评估双方的相对成本就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其他国家也参与到生产网络中,而且各自扮演的角色也在演变。中国企业越来越有潜力在低科技和高科技两端都站住脚。过去,中国劳动力充裕、技术相对落后,在劳动密集型领域拥有更大优势。但随着工资水平迅速升高、人民币升值和劳动人口萎缩,中国不得不在价值链的更高端与别国展开竞争。通过积极升级科技能力、强化基础设施,中国提升了其在偏技术密集型生产线中的地位。地区经济贸易因素也影响着利害权衡。中日两国都在争相获取从碳氢化合物到贱金属等各种资源。每达成一笔交易,双边紧张关系就升级一次:例如俄罗斯向亚洲供油管道路线的决定,或者缅甸境内采矿合同的授予。日本是成熟经济体,其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中国低。但考虑到某些特殊因素——如中国在稀土资源供应方面占据几近垄断的地位,而稀土对于日本更加先进的生产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日本可能不比中国更容易抵御资源问题的冲击。日本现在可能认为,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将使日本进一步靠近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集团,可以抵御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但随着美国“重心”向亚洲转移,这种想法可能会强化中国的不安全感,他们会认为这根本就是“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与日本构建更紧密经济关系或许并不能反制这一战略。这一切提醒我们,领土争端问题的升级,可能引发对每个人都造成深远负面影响的后果。因此中日双方都应将这场争端束之高阁。